『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孙传庭的叛变,令卢象升为之震惊,虽然他当众大骂孙传庭没有骨气,投靠了刘贼,是个无耻的小人,但是他同时也都明白一点,孙传庭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样的人,投靠了刘家,可以说让他们如虎添翼。
就不要说孙传庭进士出身的事情了,虽然说进士出身在大明都算十分高贵的存在,十分难得的存在,但是卢象升知道,一个进士出身并不能说明什么。
大明每三年就取士,会产生三百多名,有足够这方面的人才和储备,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进士出身的人都能够出则为将,内则为相,能够剿灭流寇,会打仗的就更加的少,而偏偏孙传庭就是这一种人,其人能力极高,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这是极其优秀的人手,大明都拿不出几个这样顶尖的人才,结果居然让刘家招揽了去,一旦其跟刘家的势力结合,为祸之烈,将难以形容。
也就是因为如此,卢象升他才会为未来而感到担忧,刘家的势力在做大,而大明的势力却在衰退。
本来山东就是大明重要的粮食产地,输出各种物资的一个地方,他也是提供了大量的赋税,结果朝中的诸位官员,鼠目寸光,居然往这里摊派这么多的钱粮,官逼民反,最终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惨剧。
不知道朝中诸公,他想到这里的时候,会不会为此后悔,在卢象升的眼里,山东是属于反贼,还是因为朝中诸位官员的官逼民反。
卢象升就是一位十分合格的忠臣良将,朝廷命令他去平叛,去消灭刘家军,他不敢不去,也不能不去,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虽然知道万般的困难,但是他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大不了以一死报家国,只是他不免忧伤的想到,如果自己死了,自己这一支庞大的军团完了,不知道大明还能派谁来对付他们?
回到了战场,双方还是在浴血厮杀之中,杀声冲天,喊杀不断。
要知道他们现在可是在攻打城镇,在所有的战斗之中,蚊附攻城,也都是最为惨烈的,死亡最多的战争,这样的战斗,是典型的消耗战,也都是拿人命去填。
任何一个兵家,都把攻城视为最后别无选择的以一种方法,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战,攻下其城。
朝廷是很难以用外交或者是谋略的手段,来解决刘家这一新兴的势力,所以只能够采用军事武力的方法,对他进行压制,但是他们可不是好对付的人。
刘家军士兵作战也都非常的顽强,现在卢象升也通过多种手段,了解到刘远桥他的做法,刘远桥他现在就是公开的声称,什么齐人治齐,拉拢了地方的势力,一起的对抗朝廷。
这只怪朝廷他没有考量问题周详,还是把整个山东的人民,都推到了对立的一面去,现在这些人奋起反抗的时候,他才知道悔之莫及。
流寇是这样,刘家也是这样,也都不知道有多少流寇和刘家这样的势力潜伏在期间,到了此时此刻,他也不免感到有些心累,这样子打法,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
第二天的厮杀,是最为惨烈的,因为一开始,双方就都是进入了短兵相接,两军交战的地步。
为了夺取城墙,双方那是进行的浴血的厮杀,大批明军士兵,前赴后继涌向了城墙,蜂涌向前,往上涌过去,准备夺取城墙。
但是刘军也都进行了十分顽强的抵抗。
而且刘军跟他们以前的敌人都不同,因为他们是使用火枪的,使用火枪的部队,就不会跟你近距离进行搏杀,而是远距离的就将你射杀了。
这就让朝廷军队的损失非常的惨重,半天下来,堆在了城墙底下的尸体一米高之多,可用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形容。
看见了伤亡如此的惨重,却不能撼动南皮城的分毫,卢象升他也不免茫然。
朝廷担心他出工不出力,所以派来了监军使,虽然现在还没有到,但是他可以想象,当监军使到的时候,会摧逼的更急,他的士兵就会死的更多。
攻打城市,这是用人命去填,不攻打又在违抗圣命,卢象升他是有些为难了。
现在天雄军的伤亡非常的惨重,因为现在天气太冷了,冷到了有非战斗减员的地步。
这些士兵一旦受伤,这就意味着生死的关头,因为只要他们得不到妥善的救治,就会因为失血和抵抗力下降而死。
大量的士兵躺在的城墙底下,在他们的伤兵营之中,则是有更多受伤的士兵,他们等着救治,朝廷军队不单止缺粮食,同样也缺药物和足够的郎中,许多士兵受的都是不轻不重的伤,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然后悲惨地死去,看到了这些,卢象升潸然泪下,他知道不能这样子下去,这样子下去,他的天雄军就是拼完了,也都拿不下南皮。
所以卢象升他开始考虑智取,晓以大义感化对方,他就曾经派出过使者前去对方那里游说刘军军官,予以高官厚禄,但是他派去游说别人投降的人,都没有回来,而且结合刘家军这么好的待遇,估计他们想要拉拢刘家军,也都是不可能。
这就令他智取不成,十分的为难,攻城如此的惨烈,如果不是下着雪,他们能把大量的攻城设备运来,比如说大炮,比如说楼车等,会大大的减轻他们的伤亡,但是现在的朝廷催得很急,硬是要他们上装上阵,拿下南皮,再取德州。
朝廷派军进攻山东,也不单指是他们这一路,他们同时也在河南的归德府,南直隶、凤阳府方向发动进攻,也都从整个江南地区大举的招兵,准备围剿山东。
朝廷内阁次辅吴宗达,本来派去抚慰地方,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差不多,正准备回京,却发生了这样的惨剧,所以朝廷又命令他为江南督师,总督江南军马屯田粮响事,调集一切的物资和钱粮,全力以赴进攻山东,夺回运河。
吴宗达他本来就是内阁的次辅,也都是顶级的官员,在地方的威信也高,这一次在地方进行抚慰,也算是认识了不少的人,他马上就开始在江南十三个府调集兵力,准备派兵北上。
朝廷除了任命他为江南的督师以外,还任命了另外一位能人熊文灿作为五省的总督,率领几个省的兵马,准备北上进攻贼军。
当然大明朝的军队部署在了北方,主要精锐的部队,也都布署在九边,江南也都有一些军队,但是这些军队都算是战斗力比较差的了,而且即使是他们的战斗力比较的差,还是有大量的军队被调去了西南平定奢安之乱,同时也调集了不少的精兵作为客兵,去归洪承畴调遣,用于围剿流寇,可以说兵力极其的空虚。
江南只能算是大明的赋税重地,现在兵力又如此的空虚,要让他们调集重兵北上,这是十分为难的事情。
而且这一次刘家的叛乱,也都令那一位朝廷重臣朱大典十分的尴尬。
按道理来说,朝廷要夺回运河,反攻山东,首先就应该派他这一位漕运总督、凤阳巡抚他的凤阳兵和漕兵进行反击。
但是因为他跟刘家之间实在是太密切了,朝廷怀疑他会通敌或者说是首鼠两端,所以没有把平叛的任务交给了他,而是交给了吴宗达,虽有虽然没有免去他漕运总督的职务,却把他的军权都给接管了过去,改归吴宗达管辖,这就令朱大典本来还有一些手下,然后这些手下被抽走,人手就更加的空虚,更加的少了。
也不知道朝廷是过于的保守,还是过于的小心谨慎,他们没有派遣熟悉山东、熟悉运河的朱大典统兵去平叛,却派出了对这里根本都不熟一窍不通的吴宗达,统帅各路大军进行反攻山东。
吴宗达他做过国子监的祭酒,桃李遍天下,道德文章十分的出彩,在士林之中也都拥有很大的清誉,广为人知,但是他还真没有在地方做过巡抚,也都没有过统兵平乱的经验。
他在接到朝廷的圣旨以后,没有丝毫的怠慢,马上写下洋洋洒洒万字的《讨刘贼檄》,其文釆、气势不在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之下,其事昭、理辨、气盛、辞断在情在理,令人热血沸腾,见檄恨不仗剑奋起,共诛国贼。
因此檄文采飞扬,广为盛传,临清刘改称为刘贼。
吴宗达又凭着圣旨接管了朱大典的军权,接管了他凤阳巡抚、漕运总督的职务,命令他把手下的士兵都交给了吴宗达管辖。
朱大典担任凤阳巡抚、漕运总督,管的是大明最为富裕的地方,手中的油水也多,也有能力养一支军队,而且他看见风声不对,也都学着其他的将领他们一般,就是养一批家丁,这一批家丁用的是朝廷的钱粮,却是归他私人所有,这家丁也都是他旗下最为精锐的部队,也是唯一能有一战的人。
本来他是做好了计划,这就是知道了刘家起兵以后,他就知道出大事了,朝廷必然会调集各路的人马前去联合会剿,作为漕运总督,他就是最重要的一员,他也做好了准备,只要朝廷旨意一到,马上就指挥他部下精锐的马队北上。
但是令朱大典他十分尴尬的就是,朝廷没有相信他,不派他担任平叛的总督,而是派人接管了他的军权。
朝廷没有免去他的职务,却把他的权利给接管了,这是高高挂起,不信任的意思,这令朱大典他十分的尴尬和为难,既然是如此,他也就没有热脸贴上冷屁股,主动的把兵权交出来,他精锐的家丁还是被他扣住了,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