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穿之学神太子妃 > 第二百零八章 康熙来信

我的书架

第二百零八章 康熙来信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眯了眯眼,胤礽在早朝之上便开始叙述康熙的来信,原来康熙这次去了南边一个小镇,结果那里发生动乱,百姓揭竿而起,康熙倒也不是安全有问题,只是这几年大清眼看着蒸蒸日上竟然还有百姓落草为寇,特此来信让胤礽赶紧处理一下。
  “皇阿玛最近到了南边的一个小镇那里竟然在闹匪患,孤身为人子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甚是难安。孤下定决心一定让全国上下不在出现百姓因生活不下去而落草为寇的惨剧,皇阿玛在外的安全能有保障。诸位大人,孤自认为大清如今也算是太平盛世,如何会发生此等事情?诸位大人可有想过是什么原因?”
  满朝上下听说康熙在外遇险,顿时心中一惊,这要是一国之君因为一场小小的匪患就驾崩了,那大清的脸面何在?更何况跟太子同朝共事时间也不短了,大臣们内心深处隐隐约约都察觉到太子并非表面上那样温和,恰恰相反太子的手段比起康熙来说还要强硬不少,他们担忧太子上面若是没有康熙这座大山压着会将大清的天捅个窟窿。
  对于太子的问题诸位大臣还真的认真想了一下原因,不过古往今来每朝每代都有相似的事情发生,想要杜绝后患恐怕很难。半晌,众人还是觉得这种事情没法办,不过太平盛世发生此类事情除了官逼民反这种客观因素外,主观的原因也挺多的。
  众人将心的话在嘴边转了一圈,挑了一些能在早朝上说的理由说了一下,期间胤礽或是点头,或是沉默不语,慢慢的早朝上上奏的声音越来越小,渐渐的就没了,一时间整个大殿安静的只剩下喘气的声音。
  见到众位大臣都不说话了,胤礽才淡淡的开口道:“孤以为民智未开,教化不到位这才使得匪患不断的一大主要原因。孤前日便与诸位兄弟讨论过此事,心里便有了一个想法,遂让人统计了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秀才以上功名的读书人。”心里暗自感叹皇阿玛的这封信简直就是及时雨,他正愁怎么拿那些读书人开刀呢。
  听到太子提到他们的“诸位兄弟”顿时头皮一紧,又来了,不过好在这次还有其他兄弟们一起帮着背黑锅,突然有点开心,怎么办?
  胤礽似乎没有察觉,众兄弟异样的眼神,继续说道:“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多年以来那些读书人享受了大清给予的各项待遇,却不曾为国效力,甚至连当地的民风都不曾影响,着实无用之极。”
  听到这里诸位大臣心中不详的预感越发强烈起来,一个个头皮发麻,生生打了个冷颤。众位大臣觉得不能再让太子这么说下去了,这绝对是要出大事了。于是纷纷站出来想要表达一下读书人那崇高的地位,不管太子有什么念头一律打消了。
  胤禔冷笑一声,面上一片鄙夷:“于国于民无用,那就是废物。难道这些只能靠国家养着的读书人还是国之栋梁不成?”末了还摇摇头以示不屑。
  胤礽看到胤禔说完这句话后,朝堂上的那些文官脸色都不太好,心里也毫不在意,这话就算是胤禔不说他也是要说的,不过既然胤禔先开口了,他也就不必火上浇油了:“诸位大臣皆是国之栋梁,许多大臣更是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多载,克服无数的苦难,凭着过人的毅力与才识站在这里,成为被万民敬仰的朝堂胘骨。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众人刚刚被直郡王挑起的火气因为太子的话慢慢的消了下去,再一想,太子和直郡王说的也蛮有道理,古来就有一句俗语“百无一用是书生”,那些什么都不干整日里靠着大清养着的读书人可不就是那米缸里的米虫吗?太子可是亲口说了,他们跟那些人可不一样,他们可是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栋梁。
  眼见大臣们的心绪平静下来,胤礽才再次开口道:“孤私以为民智开阔极为重要,孤决定在民间开设专门为孩童启蒙的学院,这些尚未入朝的读书人便担任启蒙夫子的角色,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底下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有赞同的,也有表示反对的。
  户部尚书就表示反对:“启禀太子殿下,若是全国各地都开办启蒙学院,只怕国库会后继无力,还望殿下三思。”
  胤礽心里笑了一声,他就知道户部尚书这个周扒皮会忍不住站出来,于是,故意眉头紧皱:“周大人言之有理,可是愚民太多,难免会影响大清的稳定。”暗地里给胤禛使了一个眼色。
  胤禛立马出列,大声说道:“臣弟以为启蒙学院必须开办,但是周大人的顾虑也不是毫无道理,不如……”
  听到“不如”二字众大臣眼皮子再次一跳,总觉得“抄家王爷”要冒坏水。
  果然,胤禛接下来的话证实了他们的担忧:“不如将那些拥有秀才以上功名的读书人以往的优待统统去掉。”
  “万万不可……”顿时就有大臣惊呼出声。
  胤礽故作为难的看了胤禛一眼:“四弟此举多有不妥。”还不等大臣们露出欣慰的笑容,胤礽接下里的话顿时让他们僵在了原地,“不如只将他们每个月的供应和免税土地取消。”
  到了这时候,众位大臣若是还听出来皇家的诸位兄弟在唱双簧,他们就不配站在这里!可是有着雍郡王那毫不仁慈的提议,太子的提议似乎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忍受。更何况想到从考上秀才以来一直享受的特遇,这些文官心里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们也不是一考上秀才就为国尽力的,这期间的日子,难免让他们想到直郡王说的“米虫”,也因此没办法理直气壮的提出反驳。
  胤礽见此很是欣慰,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好说了。胤礽顺势提出现在读书人的水平参差不齐,他实在担忧这些水平不够的人害了大清下一代。
  胤祉顺势提出了全国各地举行大型考核,不过关的读书人一律革除功名。
  众位大臣虽然觉得此举太过严苛,可是水平不过关这事儿也没法怨胤祉,更何况众人连前面取消免除土地税收的事儿都同意了,这种小事儿也没必要跟皇阿哥们对着干。
  满朝的文臣虽然嘴皮子利落,可是这事也确实是读书人在占朝廷的便宜。再加上平日里文臣总觉得自己比武臣高一等,很看不起那些大老粗。此时太子等人的提议一出来,那些个武臣一口一个“殿下/王爷英明”,堵死了文臣的嘴,最后文臣们也只能半推半就的默认了。
  ------题外话------
  (O
^~^
O):票票投起来——
  月票、推荐票、评价票过期作废,不要吝啬哟——
  若是有错字,希望大家及时指出来,谢谢了——
sitemap